吴宫怀古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中的虚写

1.举例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在诗词中的表达效果

中国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缺姿,风光不与四时通。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腔芹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一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全诗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僻进山中的孤寂之情。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一年的清明节,诗人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伏圆绝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

2.诗歌中的虚写、实写

古代诗歌中的虚与实 画家作画很讲究虚实笔法的运用。

宋代著名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这里所说的烟霞锁高山,断脉映远水就是以虚写实的笔法。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代画院招生考试曾出过一个画题,题目叫作“深山藏古寺”。

一个考生画了古寺的全貌,周围是崇山峻岭,这显得太直、太露,没有把“藏”的旨意画出来;有的应试者画了绿树掩映中的古寺一角,旁边是悬崖绝壁,这样的构思就显得含蓄,但还是嫌直白了些;最高明的一个应试者没有画古寺的一砖一瓦,只画了一条通往深山的石径和一个在溪边挑水的和尚。 这个考生在“藏”字上做了文章,他虽然没有直接画寺,但人们不难从通往深山的石径和挑水的和尚联想到深山必藏有古寺。

画面内蓄丰厚,表达含蓄,真是避实就虚,尽得风流。 绘画中的虚笔,音乐中的间歇,篆刻中的残破,小说中的留白等都是运用避实就虚的手法,使虚实相生,收到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良好效果。

通常我们把从正面直接写某一事物的写法叫实写;而把以此物写彼物,从侧面烘托映衬某一事物的写法称为虚写。 虚写这种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例如古诗《陌上桑》中写秦罗敷的美丽“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段精彩的描写就是虚写,它虽然没有正面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但读者仍能从人们出神伫观,如痴如醉的神态中,想象罗敷那倾倒众人的美貌。

正如茅盾先生说的:“有时候,正面描写一定要失败,比方说,写一个女子的美丽,倘使你搜罗了所有的‘美丽’的词来形容她的容貌和姿态,未必给读者以活泼的印象,应该用侧面的烘托来救助正面描写的不足。 ”这话是切中肯綮的。

避实就虚的手法,也使得作品能以最少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如《寻陆鸿渐不遇》:“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全诗无一字写人,但却又句句不离主人,以主人所处环境显其性格。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主人的志趣中,可以体现出诗人的襟怀。既很好地表达了这“不遇”的事实,又做到了以少胜多,可谓“语尽而言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避实就虚的手法,在表现人的抽象、虚无的情感方面也能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例如表现人的愁思,如果按常理进行正面描写的话,很难把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而运用虚笔,化实为虚却能达到这一效果。中国古典诗词中不乏这样的实例。

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谓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诗人把愁比作一江春水,显示出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短短九个字,就形象而生动地把愁之繁多,愁之无尽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化实为虚,虚实相生,使愁在李清照的词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繁重至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长是李白的“白发三千丈”,愁之深是李颀的“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愁是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本来不易表现的愁思,在古代诗人的笔下为什么是那么形态万千,生动感人,让人浮想联翩?这都得益于虚笔的运用。 音乐也是难以表现的,如何借助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呢?这是描写音乐时常常遇到的一个难题。

但这个困难在白居易的笔下似乎不存在。 音乐在他的笔下是那样美妙神奇,生动感人,读他的《琵琶行》,仿佛亲临音乐的殿堂。

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呢?他用的也是避实就虚的手法。 《琵琶行》里有一段精彩的音乐描写。

琵琶女的琵琶声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诗人不正面描写音乐,而是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来形容。

大弦嘈嘈,沉着而雄壮,宛如一阵急雨;小弦切切,细促而轻幽,宛如一片私语。 嘈嘈切切交错着,就好象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

一会儿像花下的莺语,婉转流走;一会儿像冰下的泉水,幽咽难通。曲调是多么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啊!渐渐地,泉水冷涩,好像该被折断了似的,声音凝结休止了。

但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以无声写有声,以无声衬托有声,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效果,如同篆刻艺术的“计白以当黑”,戏曲艺术对舞台空间的运用,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悠长的回味,这正是虚笔的特殊艺术效果。 虚笔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艺术效果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虚笔能为读者提供一个联想和想象的广阔的空间,读者可以利用联想和想象去组接生活的画面,对诗歌的形象、意境进行独到的补充扩展和再创造,在其自由构筑的天地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得到审美发现的满足和艺术欣赏的美感,这正。

3.古诗中什么是虚写

。通常我们把从正面直接写某一事物的写法叫实写;而把以此物写彼物,从侧面烘托映衬某一事物的写法称为虚写。

虚写这种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例如古诗《陌上桑》中写秦罗敷的美丽“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段精彩的描写就是虚写,它虽然没有正面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但读者仍能从人们出神伫观,如痴如醉的神态中,想象罗敷那倾倒众人的美貌。正如茅盾先生说的:“有时候,正面描写一定要失败,比方说,写一个女子的美丽,倘使你搜罗了所有的‘美丽’的词来形容她的容貌和姿态,未必给读者以活泼的印象,应该用侧面的烘托来救助正面描写的不足。”这话是切中肯綮的。

避实就虚的手法,也使得作品能以最少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如《寻陆鸿渐不遇》:“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全诗无一字写人,但却又句句不离主人,以主人所处环境显其性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主人的志趣中,可以体现出诗人的襟怀。既很好地表达了这“不遇”的事实,又做到了以少胜多,可谓“语尽而言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手法,在表现人的抽象、虚无的情感方面也能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例如表现人的愁思,如果按常理进行正面描写的话,很难把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而运用虚笔,化实为虚却能达到这一效果。中国古典诗词中不乏这样的实例。

4.古诗中何为虚写

虚写则是通过感受,想象,对比,映衬等手法间接渲染,侧面暗示,它的作用是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

如辛弃疾的: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似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全词以虚写为主、实写为辅,用虚写的梦境来表现作者抗敌复国的雄心壮志,用实写的现实来表现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和无奈之情。这种虚实并写的手法使作者虚写与实写的两种思想感情之间构成一种对比和反衬,从而使这两种思想感情都得到了更加强烈和充分的表现。与分别单独描写作者的两种思想感情的写法相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在这首词中所采用的虚实并写(以虚为主)、正反相衬的表现手法是十分巧妙、十分有力的,也是很有特色的。

5.随笔作文:浅议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浅谈古诗词常用的艺术手法

分享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也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

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

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

而艺术手法赏析题则是古诗词阅读鉴赏题中的必考题,

这就要求学生对常见的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

下面笔者结合具体诗词对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或物有所感触时,

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这种景或物上,

通过对景或物的描写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

梅、兰、菊、竹、苍松、翠柳、黄河、边塞、明月、清风等都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李白的《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借“浮云”“落日”的情态,抒发诗人送别友人时的离情别绪。

情景交融,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

..

6.古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

一般而言,象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对偶等都常见,另外如互文和列锦是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典故运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

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点”“面”不均衡 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许多诗词,只是生活的切片,向读者输出有限的信息,作为读者定向思维的导线。

优秀的诗人,总是善于截取生活中最精彩、最生动活泼的片断,借助于生动的形象来表情达意,这一点,在诗词鉴赏中是要特别注意到。了解了诗词的这一特点,将有助于很好地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容。

古典诗歌的辩证表现手法 古人在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写景、状物、言情、述志,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从而形成了古诗词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

下面以中学课本中涉及到的诗词为例,试作说明。 1、点染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

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就用了“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都是离人泪”是点。

也是用的这种手法。 2、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 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3、疏密 诗歌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

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多为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在诗歌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

但在一首诗歌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

从美学角度看,因为密就产生了一种紧促感,因为疏就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之间,给欣赏者带来了心理的愉悦;而作者营造这一密一疏的艺术形象,又将秋天特有的景物放在了宏大的背景中,相互映衬,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

7.古诗词鉴赏凉州词张籍对比和虚实艺术手法的简要分析

第一首诗描写边城的荒凉萧瑟。前两句写俯仰所见的景象。“边城暮雨雁飞低”,仰望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低低飞过。诗人为何不写边城晴朗的天空,却选择阴沉昏暗的雨景,因为此时诗人无心观赏边塞的风光,只是借景托情,以哀景暗示边城人民在胡兵侵扰下不得安宁的生活。为增强哀景的气氛,作者又将这暮雨雁飞的景置于特定的时节里。边城的阴沉悲凉,若是霜秋寒冬,那是自然物候;而这时既不是霜秋,也不是寒冬,却是万物争荣的春天。“芦笋初生渐欲齐”,俯视边城原野,芦苇吐芽,如笋破土,竞相生长。这句已点明寒气消尽,在风和日暖的仲春时节,边城仍然暮雨连绵,凄凉冷清,很容易启人联想那年年岁岁的四季悲凉了。这两句写景极富特色。俯仰所见,在广阔的空间位置中展现了边城的阴沉;暮雨、芦笋,上下映照,鲜明地衬托出美好时节里的悲凉景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后两句叙事。在这哀景之下,边城的悲事一定很多,而绝句又不可能作多层面的铺叙,诗人便抓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最典型的事件:“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句中的“碛(qì)”,是沙漠;“安西”,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据。眺望边城原野,罕见人迹,只听见一串串的驼铃声消失在遥远的沙漠中,这“遥过”的铃声勾起了作者的遥思:往日繁荣的“丝绸之路”,在这温暖的春天里,运载丝绸的商队应当是络绎不绝,路过西安,通向西域;然而如今安西被占,丝绸之路受阻,无数的白练丝绸不再运往西域交易,“应驮”非正驮,用来意味深长。诗人多么盼望收复边镇,恢复往日的繁荣啊!“应驮”这点晴之笔,正有力地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从而点明了此诗的主题。

这首绝句,写景叙事,远近交错,虚实相生,给读者的联想是丰富的。一、二两句实写目见的近景,以荒凉萧瑟的气氛有力地暗示出边城的搔乱不安、紧张恐怖,这是寓虚于实;三、四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从铃声的“遥过”,写到应驮安西的“遥思”,以虚出实,在丝绸之路上,掠夺代替了贸易,萧条取代了繁荣,这虽是出于诗人的遥想,但已深深地渗透到读者想象的艺术空间。

努力读书报效祖国的诗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报效祖国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报效祖国的诗句句1

  1、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唐·李白

  2、有谁知?鬓残,心未死。 ——陆游

  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三国志

  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5、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

  6、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

  7、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明·于谦

  8、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唐·李梦阳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0、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1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颤帆拦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5、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16、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李白

  1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昌龄

  20、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

  报效祖国的诗句句2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2、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高适《登百丈峰二首》

  3、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李纲《病牛》

  4、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5、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8、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9、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10、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11、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12、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13、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1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5、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汪遵《咏昭君》

  1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7、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18、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19、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20、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21、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2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23、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2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5、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轿敏。——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2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27、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28、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何承天《战城南》

  29、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杨万里《竹枝词》

  30、胸中茄胡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31、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32、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陆龟蒙《吴宫怀古》

  33、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李商隐《富平少侯》

  34、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35、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温庭筠《过五丈原》

  36、莫避春阴上马迟。——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3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9、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40、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

  41、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周邦彦《六丑·落花》

  42、天厌虏,臣离德。——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43、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44、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4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46、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47、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8、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4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50、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报效祖国的诗句句3

  1、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

  2、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谢灵运《七里濑》

  3、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4、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5、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6、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8、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

  9、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0、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11、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12、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1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14、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15、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16、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17、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顾炎武《海上》

  18、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9、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20、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21、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李白《鞠歌行》

  22、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2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4、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25、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26、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潘希白《大有·九日》

  27、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28、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29、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30、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报效祖国的诗句句4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1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1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16、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2、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2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

  28、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9、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30、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报效祖国的诗句句5

  1、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2、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5、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6、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7、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杜甫《梅雨》

  8、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胡秉正《咏贺兰山》

  9、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李白《游泰山六首》

  10、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11、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1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1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1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5、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佚名《木兰诗/木兰辞》

  16、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17、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拂舞词/公无渡河》

  18、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19、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20、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刘将孙《踏莎行·闲游》